微信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課業壓力加大,學生難免會產生種種異常心理。而總是在安慰伙伴的我們,也越來越應該學會愛自己、自我同情。
對此,不得不提的就是——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諧音即為“我愛我”,提醒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己”。核心內容是: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進而愛別人,愛社會。
關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不僅沒有心理上的疾病和變態,而且在身體上、心理上、社會適應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狀態。
結合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所定的社會角色與環境特點,概括出以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自我評價正確
2.對現實環境的適應良好
3.人際關系和諧
4.熱愛生活,樂于學習和工作
5.人格完整和諧
6.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以上七條標準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盡管學者們在措辭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是一樣的。那么,當我們自身出現“心理問題”時該怎么辦呢?
如何面對
一般而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1.坦然面對
出現心理問題雖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臨大敵、疑神疑鬼。一些學生可能在情緒上出現一些困擾,或者在身體上出現某些不適,就擔心焦慮,甚至害怕長此以往會得上精神病什么的。其實,心理健康也跟身體健康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實在不必大驚小怪、怨天尤人。
2.別急于“診斷”
心理問題本身多種多樣,成因往往也很復雜,切忌盲目地從一些書籍上斷章取義,或者道聽途說,急于“對號入座”,認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問題當然是必要的,但一般而言,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是發展性的居多,很多是“成長中的煩惱”,實在不必自己嚇自己。
3.轉移注意
心理問題往往有這樣的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不要老盯住自己的所謂問題不放,不要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非常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調整生活規律
很多時候,只要將自己習慣了的生活規律稍加調整,就會給自己整個的精神面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結果,不少所謂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輕松化解了。
5.不要諱疾忌醫
就和得病了去看醫生一樣,對于嚴重的、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如果條件具備,大可尋求醫生的幫助。
明媚的太陽有時會被烏云遮擋,青澀的少年有時也會迷失方向。但是,請你相信,總會有人陪你一起同行,陪你一路前進?
在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時,一定要敞開胸懷,積極面對。必要時可求助輔導員以及心理健康老師進行咨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