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重性精神疾病,它會影響腦部的高層次功能,包括思考、知覺、情感、行為等方面。而且在世界各地大約一百人中就會有一人患上這種疾病,一般十五歲到二十歲發(fā)病率最高。
人格分裂學名為“解離型/間歇性人格分離”,別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與思覺失調癥搞混,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里住著好幾個靈魂」。
然而精神分裂癥屬于功能性精神障礙,人格分裂則為解離性障礙或是身份認同障礙,兩者其實是有很大的區(qū)別。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精神分裂癥和人格分裂的神秘世界。
1、精神分裂癥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么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概括來說就是一個人的情感認知、邏輯能力、感官認知、思維的完整性、行為和意識的連貫性出現(xiàn)了嚴重的病態(tài)反應,并出現(xiàn)嚴重的精神方面的損害。在精神疾病的分類當中,精神分裂屬于一種重性的精神疾病。
最終體現(xiàn)出的癥狀則是以下幾點:
由于情感認知的混亂而帶來的情感淡漠、易激惹、抑郁或者焦慮等等的病態(tài)情感;
由于邏輯與思維能力的受損,而表現(xiàn)出的妄想癥狀(比如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等),聯(lián)想障礙(比如思維過于發(fā)散,過于抽象化,如問患者“你吃了沒”患者會回答“今天的天氣不錯”,問患者茄子是什么,患者會回答“是一種罪惡”);
由于感官認知障礙而導致的各種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其中幻聽最為常見);
意識和行為的障礙(比如離群獨處、無法與人溝通、行為被動、生活無法自理、對事物的興趣感缺失等)。

當前在DSM5(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里對于精神分裂的分型標準主要有:偏執(zhí)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殘留型與未分化型。雖然分型不同,但是治療原則都是以藥物介入治療為主,臨床統(tǒng)計顯示大多數(shù)精神分裂患者,開始采用單一藥物治療后,治療無效或療效不佳,后選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后,效果顯著,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能夠精確找到,精神分裂癥的病因、病根,快速解決精神抑郁、狂暴、亢奮、幻覺、語無倫次、睡眠障礙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有效緩解病情。
2、人格分裂
什么是人格分裂?
人格分裂,分裂的其實不是“人格”,而是將痛苦的體驗或回憶,與我們的意識層面剝離開來,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這一目的。
比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經(jīng)歷過十分痛苦或者可怕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會讓他抑郁,焦慮,當長時間處于不安的氛圍之中時,外界因素對精神層面造成困擾及影響會被放大,人體啟動自我防御,大腦就會將事件的記憶和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情感剝離出精神的“意識層面”。

最終體現(xiàn)出的癥狀則是以下幾點:
意識恍惚或處于持續(xù)的意識朦朧狀態(tài);
外界感知變得遲鈍、運動行為減少、思維變得呆滯;
情感淡漠,心境抑郁;
出現(xiàn)睡眠障礙或產生癡呆等行為表現(xiàn)。
作為人格分裂的患者來講,他如同“失憶”一般的完全“忘記”事件的全部體驗,以及事件的內容過程,以此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避免因事件刺激而導致精神層面的痛苦及異常。總之對于人格分裂而言,它特指的是“事件認知”與“意識層面”的剝離,而導致的“自我認同缺失”繼而導致患者情感與軀體反應的失常。
2、精分與人格分裂的聯(lián)系
很多精神分裂癥在起病之前,性格常常會發(fā)生變化,比如顯著的內向、不合群、偏激、固執(zhí)等。而異常的人格基礎,在精神刺激的作用下,很容易誘發(fā)精神分裂癥。
如果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效果不好,長期發(fā)展下去,就會導致人格的改變,比如對人態(tài)度冷淡、自私、缺乏愛心、無責任心、懶惰等。且精神分裂癥和人格之間常常具有相互作用。
總的來說,精神分裂是同一個人出現(xiàn)一些幻覺、思維錯亂等;而人格分裂則是許多個獨立的人在一個身體里,顯然精神分裂癥和人格分裂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疾病,兩者關聯(lián)密切,卻不可混為一談。
溫馨提示:如果您也想擺脫“精分”的困擾,建議去醫(y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這樣才能得到有效的治愈,也能使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如想對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或想自測,可以點擊“公眾號頁面對話框”,在線咨詢醫(yī)生、預約醫(yī)生號,也可以進入微信公眾號底部在線服務自助預約掛號進行預約醫(yī)生號!
免責聲明:
文章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參考,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謝謝合作!
轉載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請注明來源:西安康寧心理醫(y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