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一不留神就跟不上了。
學生的學習壓力,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年輕人的社會競爭壓力,每天都要去不斷的學習接納吸收新的知識,小時候總以為遠方有詩和田野,長大后卻發現是房貸、車貸。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一人工作,全家吃飯,身邊的人都在依靠自己,自己卻沒有人可以依靠。
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看著手機里花里胡哨的圖標,卻怎么也點不出那個打電話的圖標。
我們好像都在焦慮,面對未知焦慮,面對恐懼焦慮……
焦慮已成為當今人們精神上的一大天敵,雖然人們基本上都有過焦慮的體驗,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積極對心情進行調適。
自己是不是焦慮癥可從以下分析判斷
情緒狀態: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發作性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
患者可能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
許多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郁癥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么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
惶惑不安:病人會莫明其妙地感到惶惶不可終日,宛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不知做什么事才好。
有時一件事剛干了個開頭,就會轉向干別的事,明顯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似乎只是為了抵抗惶惑性情緒,才不停地活動。
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患者所產生的焦慮、恐懼情緒與現實相差甚大。即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憂慮緊張:病人整天顯得憂心忡忡,唉聲嘆氣,總擔心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生,會有什么不幸的事情落在自己頭上。焦慮癥的患者所擔心焦慮的都不是什么具體的內容或實際存在的事件,正因為如此,焦慮癥的患者在我們眼中才顯得更無力更痛苦。
這種情緒是不快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迫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
焦慮癥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
焦慮典型癥狀(急性焦慮、慢性焦慮)
急性焦慮
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急性驚恐發作,患者常突然感到內心焦灼、驚恐或激動,由此而產生幻覺和妄想,有時有輕度意識迷惘。
急性焦慮發作一般可以持續幾分鐘或幾小時,病程一般不長,經過一段時間后會逐漸趨于緩解。
急性焦慮患者幾乎總是或多或少存在睡眠障礙,大多表現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驚醒,常伴有噩夢,醒時不安寧,醒后感到很恐懼。
當急性焦慮發作時,常會伴隨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的癥狀,如患者感到心跳得像要爆炸似的,覺得心臟快要跳出來,不時地出現心悸、心慌,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昏厥。
由于過度呼吸導致血中堿性成分增加,而發生手足麻木和頭部發脹,以至出現肌肉顫動。
患者也可以有胃腸癥狀,如上腹部不適感、腹痛、大小便緊迫感、腹瀉或便秘等。另外,患者還可以出現震顫、多汗、陽痿、早泄、月經失調和性欲缺乏等癥狀。
慢性焦慮
慢性焦慮癥其焦慮情緒可以持續較長時間,其焦慮程度也時有波動,老年慢性焦慮癥通常表現為平時比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煩意亂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生悶氣、發脾氣等。
慢性焦慮癥有區別于急性焦慮癥的表現,多表現為焦慮情緒,對客觀上并不存在某種威脅或危險和壞的結局,患者總是擔心、不安和害怕,盡管知道是一種主觀的過于思慮,也常不能控制,使患者頗為苦惱,另外還有易激惹、對聲音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等癥狀。
慢性焦慮癥患者的軀體癥狀以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為主,如口干、上腹不適、惡心、脹氣、腹瀉、胸悶、吸氣困難或呼吸迫促、心悸、胸痛、心動過速、尿頻、尿急、陽痿、性感覺缺乏、月經時不適或痛經、昏暈、出汗、面色潮紅等癥狀出現。
慢性焦慮癥患者還會出現運動癥狀,與肌肉緊張有關。有緊張性頭痛,在頭部頂、枕區有一種緊壓感,肌肉脹痛并強直,特別在背部和肩部有輕微震顫,做精細動作更加明顯。
在這個焦慮的時代,我們應該怎么做?
給自己足夠的信心,不要過于敏感,可以去學習新的技能(如攝影、樂器、游泳、瑜伽等)多一個新技能也就多一份力量。
學會面對困難,不要總想著逃避,積極找到解決的辦法。
有一定的抗壓能力,當有壓力時能自我調節,可以選擇去跑步、健身或者去看一場電影。
不要總是一個人待著,有空的時候要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換一種舒適環境也會讓自己更放松。
焦慮越來越普遍,但,如果過度焦慮,發生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等抑郁癥情況,會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有嚴重的焦慮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積極治療。
精神心理疾病發現后一定要及時尋找專業醫院進行診療,以免錯過最佳看診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