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你能想象生物腐爛的過程嗎?只要稍有變質,哪怕是一丁點,有機體便會被滋生的微生物不斷侵蝕、感染、蠶食、破壞,直到它變得面目全非。
焦慮也是如此。
當它在腦海中第一次出現后,不僅游戲成了罪惡的代名詞,在其他事情上,也開始不斷對自己進行審判。
于是不斷地問自己:
花兩個小時追劇有什么用?抱著吉他彈一晚上有什么用?對著微博知乎抖音的信息流猛刷有什么用?和朋友出門漫無目地逛一天又有什么用?
工作做完了嗎?為什么又在拖延?這周周會的工作總結有什么突破?這季度的績效考核能提升嗎?在部門里的不可替代性又在哪里?!
不知從何時開始,游戲、追劇、看綜藝、上網沖浪、甚至正常社交,這些本該是給予我們「快樂」的事情,在焦慮的催化下,全部披上了名為「罪惡感」的外衣。
因為做這些事情「沒用」。
有了以上的想法,就說明,你焦慮了。那我們再來看看焦慮癥在醫學上的癥狀表現吧,驗證一下自己有沒有中招。
1. 過分擔心、害怕、恐懼、不安
而且這些情緒和體驗往往呈現出不必要的特征:可以沒有明確的固定對象,或者即使有固定對象,但明顯超出了實際情況的需要(比如,打個噴嚏就強烈擔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或者即使最初引起焦慮的客觀因素妥善解除后,焦慮仍然持續存在難以釋懷。
2. 與焦慮情緒體驗相伴隨的,往往還會有明顯的軀體不適等癥狀
例如,坐立不安、發抖、口干、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心慌心悸、肌肉緊張、吞咽困難、自覺發熱、尿頻尿急,等等。患者可能因為這些不適感反復就診。
3. 給患者的日常學習、生活、家庭、和工作等各方面,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
導致日常節奏紊亂,處理事務的效率出現明顯下降。患者自覺痛苦異常,主動求治的愿望強烈。極端痛苦的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輕生的念頭。
總結菌
我突然意識到,焦慮這件事根本就不是踮腳摘果實,而是追趕吊在驢眼前的胡蘿卜,你走一尺,它動一丈,你永遠都在追的路上,直到被背上的千斤重壓垮。
但人的一生,必然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場合、事件、目標、愿望……,這些過程中也必然會體驗到各種各樣的情緒,焦慮是其中之一。因此我們除了保持對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外,也應該擁有面對焦慮的勇氣,但一旦發現自己的焦慮苗頭只增不減,且已經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了,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