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社恐“社恐”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了,但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社交恐懼癥(社恐)”嗎?在很多人眼里,社恐只是內向,并沒有其他問題。我們對于“社恐”的誤解,要如何終止呢?
1、社交恐懼癥≠性格內向
從定義上講,社交恐懼癥主要表現為:過分害怕社交活動。當事人明知道恐懼反應是不合理的,但是卻無法控制,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現象。目前針對焦慮情緒的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和針對抑郁情緒的量表是我們使用廣泛的心理輔助工具之一。社交恐懼癥的特點是:害怕成為眾人的焦點,一旦發(fā)現別人注意自己,就感覺渾身不舒服,不敢抬頭,不敢跟人對視,甚至覺得是無地自容。他們更不敢在公眾場合演講,集會也不敢坐在前面,所以回避社交,在極端的情況下還有可能會出現隔離社會的現象。社交恐懼癥的心理活動,常常有兩個:自我評價低,或者是害怕批評。這些負面的心理活動通常還會伴隨著臉紅、手抖、惡心、尿急的表現。但是性格內向的人并不是有社交恐懼癥,相反,他們喜歡自己呆著的時光。生活中很多人把“社恐”當成口頭禪,到處說“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癥”,但更多時候,這只是他們給自己打的一個標簽。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有輕微的焦慮和緊張是正常的,真正的社交恐懼癥,比這個要嚴重的多。
2、社交恐懼癥≠我不想社交
有社交恐懼癥的人群并不是“不想社交”,他們是害怕,他們是不懂如何去社交,在準備階段就開始想東想西,從而導致自己錯過了“可以社交”的時刻。可能對方會生氣,可能對方會討厭自己……諸如此類的情況,對還沒發(fā)生的事情會在腦子里全部過一遍,等到鼓起勇氣想說“不”的時候,其實她已經答應下來了。很多社恐人群的特點,除了不敢拒絕,更多的,是他們害怕自己的觀點被否定。
3社交恐懼癥≠不管,自己會好起來
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聽人說:哎呀,不就是社恐嘛,是你想太多了。而作為當事人在聽了這樣的話,也逐漸認為自己是“想太多了”、“我可以自己克服社恐的”,實際上,真正有社交恐懼癥的人群大部分都需要借助專業(yè)的幫助來擺脫自身對處理關系問題的恐懼感。雖然他們有強烈的心理沖突,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心理,會使他們踏步不前,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來回兜圈子。他們體驗到的并不是困擾,而是恐懼,會發(fā)抖出汗、頭腦混亂、心跳加快,甚至是導致驚恐發(fā)作,這種痛苦是他們沒辦法自己排解的。
【西安焦慮癥醫(yī)院】生活中的社交困擾如果沒辦法自己調整的時候,就需要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愿我們能給正在社交恐懼的你,更專業(yè)堅實的力量來突破社交圈的墻,發(fā)現你的無限可能!
免責聲明:
文章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不涉及商業(yè)盈利目的。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謝謝合作!
轉載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請注明來源:西安康寧心理醫(y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