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精神分裂】-避免這四種行為可以降低疾病風險!我們都知道精神分裂癥不容易控制,所以一旦科學治療不能停止治療,特別是不能擅自停止藥物,復發風險很大,容易導致更多的問題,當然,在治療中也應注意以下四點,以便更好地調節身體,避免其他事故。
1.回避現實,不敢正視病情
患有精神分裂癥,既有生物因素,也有社會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它揭示了患者在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患者和家庭重新審視這個問題。有些人選擇勇敢地面對現實,克服許多困難,經歷困難,實現鳳凰涅盤。有些病人生病后,不是積極治療,而是以疾病為借口逃避現實,選擇逃避現實,面對困難,融入社會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最終逐漸脫離社會生活,導致殘疾的風險越來越大。
2.停藥復發,停藥復發
藥物在抑制患者幻覺、妄想、思維障礙、行為沖動等精神分裂癥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除了藥物治療外,社會康復培訓也是一種重要的康復措施。許多患者不愿出汗或服藥,這是復發的最大風險。
服藥必須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患者無法忍受副作用,擅自停止舊病復發,然后服藥,只有增加劑量才能控制。經過幾次循環,家庭和患者的信心將顯著受損,高質量康復的希望將越來越渺茫。因此,預防或減少復發是減少殘疾復發的重要措施。
3.渴望求勝,欲速不達
期望患者獲得高水平的康復是精神分裂癥患者父母的共同期望,但精神分裂癥在社會適應和心理發展方面顯著不足。許多父母渴望贏,希望吃成一個胖子,起點很好。但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患者的能力,患者想要在短期內努力工作,因此焦慮、困惑和困惑,對未來有嚴重的心理恐懼,最終不得不選擇避免和退縮,放棄努力工作,即使父母用鞭子,也很難發揮多大的促進作用。
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是一場耐心、堅持、方法和技能的長跑。好與壞的康復不在于你能跑多快,而在于你能跑多遠。每天一點點變化,不斷積累,就會有很大的變化。能堅持量變引起質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最終會成為真正的贏家。不幸的是,只有少數精神分裂癥患者堅持到底。
4.孩子生病了,父母別無選擇,只能放手
偏執、反復無常是許多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特征,情緒波動很大,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聽取父母的要求和意見。如果要求不滿足,往往會發脾氣,父母很難處理,所以他們不得不讓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有些父母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病人生病了,父母認為他們為孩子感到難過,病人回應,無論要求是否合理,無條件滿足所有要求,這對孩子的康復有害。
人天生討厭變化,喜歡穩定舒適的生活環境。變化會讓人不舒服,引起適應焦慮。當我們適應不負責任的溫室生活時,很難適應外面的風雨。
一些精神分裂癥患者以生病吃藥為借口,不按時工作和休息,不健康,不履行基本的生活義務,家庭管理,患者會生氣,家庭只能投降,讓患者放縱自己,得寸進尺。隨著時間的推移,適應性越來越差,精神殘疾的進程也越來越快。
【精神分裂】-避免這四種行為可以降低疾病風險!如果我們在治療時能更加謹慎,遵循主治醫生的安排,科學地調節病情,就能很好地控制不再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