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精分病情擅自停藥風險大,做好這四點可降低風險!目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主要是藥物調節。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改善病情。然而,一些朋友覺得如果病情稍有改善,他們就不配合隨意停藥。然而,這樣做的風險相對較大,容易導致疾病再次發作,造成更大的風險。因此,如果你想停止服藥,你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安排,做好這四點,以有效降低風險。
1.停藥復發是大概率事件
根據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精神病學》的要求,精神分裂癥首次發作、發病緩慢、復發多次的患者需要服藥5年以上,部分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一般來說,不到20%的患者可能會停藥。
理論上,一些精神分裂癥患者經過標準化、系統化、足療程的藥物治療后,可以停止用藥,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停止用藥后,有很多患者,或者很有可能精神分裂癥會復發。
二、精神藥物是控制癥狀的對癥治療
那么,為什么精神分裂癥的復雜性如此之高呢?精神分裂癥的特殊原因也與成長過程、環境壓力、患者本身等因素有關。
我在精神分裂癥四維共振發病模型中提到,精細分裂癥的基本條件是由于遺傳或生理生化生物因素,導致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缺陷,這是傳統精神病學的主流觀點,雖然是理論,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因為它是主流觀點,所以我們仍然接受這一觀點。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表現是什么?
精神分裂癥的生理基礎早已存在于患者體內,患者直到青春期或成年才開始發病,這表明生物因素并不是決定精神分裂癥的唯一因素。此外,即使有確切的基礎證明精神分裂癥與大腦缺陷有關,根據目前的醫學水平,醫生和患者基本上無能為力,不能改變遺傳基因,也不能讓受損的大腦再生,所以可選空間非常有限。
三、藥物控制下的心理修復緩慢
現有藥物的主要任務是控制癥狀,而不是從病因層面進行治療。由于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尚未完全澄清,目前無法從病因層面解決問題。
為什么精神分裂癥的藥物需要很長時間,而不是三五個月?
我們已經看到了精神分裂癥的復雜原因,這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患者有許多發展障礙,在藥物控制精神癥狀后,患者需要修復精神分裂癥的心理原因,這種修復過程不僅非常緩慢,而且非常困難、耗時、費力、麻煩。
通過延長用藥周期,一方面通過藥物控制癥狀,用藥物抑制癥狀,降低患者精神活動的整體波動水平,另一方面為患者贏得更大的成長時間和空間,完成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心理適應。
四、多層次防控精度復發風險
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給精神分裂癥患者帶來了新的痛苦。許多患者選擇擅自停止服藥,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副作用和長療程。
多次強調停藥風險大,停藥風險大,停藥容易復發。如果遇到必須停止的患者,如何降低復發風險?鹽城心理學家張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從時間層面來說,停藥過程一定要慢,停藥時間一定要長。當患者的身體適應了抗精神病藥物的存在時,新的內部環境平衡逐漸形成。如果停藥留下緩沖時間,長期使用的藥物突然取出,身體就沒有時間通過自調機制重建平衡,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大大增加復發風險。如果你決心停藥,你也應該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慢慢進行,每次減少20%后保持平衡3-6個月,用1-2年穩步完成。
從患者自身的層面來看,心態平和,對生活漠不關心,保持正常的生活,按時工作和休息,均衡飲食。你需要適度地減少你的欲望和追求。你不能用疾病前的期望和標準來要求自己?,F在不是以前的樣子了。人們仍然是那個人。事情不再是那些事情了。你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基本的生活義務和責任,防止疾病復發,過上健康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觀察疾病復發的信號。如果出現情緒易激、睡眠困難、胡思亂想、無法控制發脾氣等跡象,往往是疾病復發的先兆,應及時就醫。
從環境層面來看,盡量減少或避免強烈的刺激。如果患者缺乏靈活性,壓力管理水平和情緒調節能力相對較差,思維固執,愛講死理,缺乏靈活性,適應能力本身就不足。如果最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擅自停藥的風險很大,做好這四點可以降低風險!在工作日,家庭成員在照顧病人時必須管理好藥物,并督促他們按時服藥,加強體育鍛煉。他們不能讓病人胡說八道。這險相對較大,會導致治療效果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