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為了讓精神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取得較大的成效,病人除了要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藥物及其他相關治療之外,如何做好精神障礙護理的問題在疾病的整個治療過程中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精神障礙的護理
1.重視心理狀況的分析與評估。
創傷后反應性精神障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因對創傷的敏感性、耐受性不同而產生不同強度的反應。主要系大腦長時間未能休息,而引起腦功能嚴重紊亂。在護理時,應通過家屬或同患者談話了解患者傷前性格類型及相關情況,如受傷原因、事故過程、現場搶救情況及過去有無外傷史、有無家族精神病史、服藥情況等。
2.重視對患者心理的動態觀察。
對患者入院后的心理變化進行動態觀察并排除器質性疾病或腦源性損傷所引起的性格改變,如休克、顱內高壓、創傷后脂肪栓塞綜合征等,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3.精神障礙護理過程中要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
外傷后反應性精神障礙與精神分裂癥等其他精神病的治療存在顯著差別。藥物主要用于急性期控制癥狀,心理干預才是較重要的防治手段。
4.重視創傷及其并發癥的護理。
對不配合治療的精神障礙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注意原發病的護理,如觀察并調整骨牽引裝置、防治創傷后其他并發癥等。精神障礙的患者患病時生存意識差,因低蛋白血癥、貧血、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肺部感染、壓瘡、泌尿系感染等,應在家屬配合下及時予以翻身,按摩受壓部位,并予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類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