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精神病和神經病的區別是什么?在與朋友開玩笑時,我們可能會用“神經病”來說對方,而想表達的含義其實是“精神病”。生活中,大部分人將“神經病”和“精神病”混為一談,說的是同一種疾病,但在醫學上它們是不同的疾病,需要去不同的科室。那么,如何區分精神病和神經病呢?
一、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常表現為行為和情緒狀態失常,典型疾病有: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焦慮癥。發病原因與遺傳、社會因素等相關。患者往往有性格上的改變,無法處理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有時還會產生奇怪、浮夸的想法,更有甚者會萌生自殘或自殺的念頭。診斷時需要先進行精神評估以確診疾病,治療時也需合并心理干預。
二、什么是神經疾病?
神經疾病則是神經系統功能的障礙或損失,患者可能出現感覺異常:如疼痛、視覺受損;運動異常:肌強直、肌無力、肢體不協調 ;以及認知改變:心智受損、健忘等,較常見的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出現不同部位的疼痛、運動異常及認知改變。非腦外傷患者通常不需要精神評估,而是通過輔助檢查器質性病變來確診疾病,如不伴發精神疾病通常不需要心理治療。
溫馨提示:精神疾病與神經疾病間存在相關性,兩種疾病常作為對方的危險因素出現,治療時應格外關注。但不管是精神疾病還是神經疾病,一經診斷,就需要積極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