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精神疾病的七大誤區,你中了幾個?人的健康的分為軀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兩部分,但是很多人有頭痛腦熱的會去就診,而對精神疾病的則會選擇忽視,這是因為對精神疾病仍存在較多的誤區,大多數人更不愿承認自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關于精神疾病方面常見的錯誤認識。
誤區一:精神疾病是魔鬼附身
生活中,很多人將出現精神異常理解為被是“鬼神附身”,甚至不愿意去就診,而是選擇“請大仙作法”來去除,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目前對精神疾病發病原因尚未完全了解,但科學證明除了心理因素外,社會、遺傳、生物性都會影響精神疾病的發生,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迷信,用“跳大神”的辦法解決精神方面問題。
誤區二:精神疾病就是“想的太多”
經常能聽到有人說:“他沒有病,就是想的太多了。”對于精神疾病患者,很多人常覺得一定是想的太多導致的,要么就覺得這不是病,是作;要么就選擇遠離精神病患者,導致患上精神疾病后不被理解,非常孤獨,病情加重。
誤區三:患精神疾病的人,都是因為受了刺激
很多患者患上精神疾病后,其家屬經常認為是受了刺激,如工作壓力給了他刺激;被人批評;失戀等導致的。實際上許多精神疾病發病時精神刺激并不明顯,有的根本就沒有,有的精神刺激只能算是誘因,根本的原因是患者自身問題。
誤區四:精神疾病是治不好的
患上精神病后,很多人會非常絕望,認為精神疾病就像癌癥一樣是治不好的。其實這些想法是錯誤的,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早發現,早治療;在藥物和心理思維相互配合治療下,患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康復;更有甚者,完全康復也不是不可能。
誤區五: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大,不能吃
“這種精神病藥,長期吃會不會吃傻了?”這是精神病患者及家屬常見的擔心。這是因為一些精神疾病癥狀本身就會讓人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癥狀,而非藥物所帶來的影響。醫生在用藥時,一般都會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在醫師的指導下服藥不會有任何問題。
誤區六:精神疾病治好后,可以不再服藥治療
大多數精神疾病很難在短期內一次性治好,需要長期的維持治療,有的需要終身服藥。若一旦停藥很可能出現復發或治療不到位的情況。
誤區七:精神疾病靠心理疏導,藥物治療并不重要
精神疾病病因比較復雜,是多因素綜合致病。大量的研究證實,絕大多數精神疾病有大腦的功能和結構的改變,需要藥物或物理治療來改善結構和功能。除部分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心理障礙僅靠心理治療就能解決問題外,其它都需要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或三者之間組合。
【西安新城康寧心理醫院】精神疾病病因比較復雜,往往是多因素綜合致病,一般需要長期治療。在日常診治過程中,許多患者對精神疾病認識有許多誤區,導致病情延誤并加重,因此消除這些誤區有利于提高民眾的對心理健康認識水平和科學素質,對于增強防病、治病、康復意識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