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佳佳(化名)最近半年來,總是控制不住的照鏡子,每天早晨她就早早起床,精心打扮,打扮完后還要繼續照鏡子,再三審視一下妝容如何、衣著是否得體、發型是否好看。讓她不滿意的是,自己“距離好看總差那么一點兒”,不是頭發有點兒凌亂,就是衣服上的褶子過多,要么就是臉上有魚尾紋或黑眼圈……
為了達到“理想狀態”,她會對著鏡子一遍遍地梳理頭發,一件件地試穿衣服,一次次地卸妝、上妝。久而久之,以前工作業績突出的她,漸漸失去了工作干勁。她知道不該把注意力放在照鏡子上面,也知道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但就是控制不住。眼看單位就要與她解除勞動合同,佳佳只好求助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佳佳,她目前的表現是強迫癥的典型癥狀。
佳佳雖知道自己這樣是不正常的,但是突然被確診成了一種病,讓她還是難以接受。
這強迫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它是怎么纏上佳佳的呢?
1、強迫癥的典型癥狀
1.強迫思維:患者反復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懷疑、回憶等。患者明知這樣反復想不對,可無法控制,因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會出現緊張,心慌等嚴重的焦慮表現,為了避免焦慮的發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患者能夠意識到這種強迫的意識和沖動來自于自我,而不是來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這個特點稱之為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
2.強迫行為:患者反復做一些沒有必要的行為,如反復檢查、反復洗手、反復計數以及儀式性動作等。
2、“強迫癥”患者有三個心理及社會因素
1.人格特點:這類患者常常表現為過敏、人際關系欠佳、情緒不穩、空虛感、間接抵抗、工作效率差、過分追求完美、猶豫不決的特點。
2.家庭因素:這類患者家庭成員間親密程度低、缺乏承諾和責任、對立和矛盾沖突較多、家庭規范和約束力不夠,自我控制力差等。
3.誘發因素:急性起病的患者常常誘發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挫折、軀體疾病等,而且多數在心理壓力狀態下病情波動。
3、佳佳的強迫從何而來
佳佳5歲時,父母離異,佳佳跟隨奶奶生活,童年少了父母的陪伴,佳佳性格內向、獨立、細心,特別在意、敏感周圍人對自己的態度,希望別人都喜歡自己。
7個月前,佳佳所在的公司要舉辦一場大型的活動,佳佳作為活動的負責者之一,因臨時出現變故,活動遭到了現場很多人的不滿,佳佳極力地想挽回,可是她發現周圍人都在用異樣的眼神看著自己,她的心態崩了,她跑去洗手間,看見臉上的妝容早已被汗水攪得面目全非,羞愧不已,她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活動,特別自責,她看自己哪哪都是錯。從那以后,佳佳開始專注于鏡子中的自己。
4、佳佳告別強迫
其實強迫癥背后的心理問題是強迫癥的源頭。對于佳佳來說同樣也是如此,這就像抵御洪水一樣,堵是暫時的,最終源頭的疏泄是最重要的、心理治療的重點是解決背后的心理問題,所以心理治療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
而心理治療主要是解除對自己強迫癥狀的緊張和害怕焦慮,對自己的癥狀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對抗的態度,一定要順其自然,這是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因為強迫癥狀之所以出現,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許這種癥狀出現,非要和它對抗,這反而是在提醒、強化自己產生強迫癥狀。此時你越是強烈地強迫自己“不強迫”,實際上就越是強迫自己去“強迫”。其次是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而絕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圖立刻消除癥狀。
在心理治療師的階段治療方案下,佳佳終于擺脫了照鏡子的“怪癖”,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也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