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很多人都聽說過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但對于雙相情感障礙卻聞所未聞。陌生的疾病名稱,但是它的患者卻已數不勝數。在由賽諾菲公司主辦的“雙相障礙日”媒體發布會上,深圳精神衛生、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分會副會長劉鐵榜表示:雙相障礙是一種重性精神類疾病,被衛生組織排名為第六大精神疾病。范圍內,雙相障礙患病率甚至比分裂癥高,分裂癥患病率為0.5%,而雙相障礙竟高達2%。據研究,美國雙相障礙發病率為4%,而深圳則達到1.5%成為高。雙相障礙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雙相障礙相關起因在自殺比例中占70%左右。
據劉鐵榜介紹,雙相障礙為青少年高發疾病,發病年齡在15-19歲左右。雙相障礙的患者情緒波動高低反差,高興時興奮激動做事草率,低落時整日悶悶不樂,不愿動彈,食欲下降。正是因為這些發病癥狀及發病年齡,雙相障礙患者常常難以被發現,被家人誤認為僅僅是青春期逆反,耽誤就診時間。
到底如何去鑒別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是愛折騰還是患病呢?劉鐵榜表示,如果單憑觀察很難去分辨,家屬和孩子自身都要有主動意識,如果孩子青春期動蕩不安,應該及時咨詢醫師,醫師不但可以幫助孩子梳理情緒,而且如果孩子真的患病可盡早發現并就醫。
“這是一個持續終生的疾病,但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病是可控的,我們現在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包括物理、藥物,病情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劉鐵榜做了個類比,高血壓和糖尿病也是持續終身的疾病,就像這些一樣,雙相障礙得到控制后,病人的生活質量也能得到很大提高,恢復社會功能。
37%雙相障礙被誤診為抑郁
雙相障礙患者情緒變化極快,躁狂發作是情感高漲、語言增多,活動增多,身邊的家人朋友可能只會覺得患者是性格外向開朗,人逢喜事精神爽,根本不會想到是雙相障礙在作怪,而此時病人也不可能求醫咨詢。當病人抑郁發作時,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甚至可能出現幻覺,此時患者本人和家人才會發現問題,從而就醫。病人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處于抑郁狀態,醫生只看到病人痛苦抑郁的一面,便很容易判定其為抑郁癥,據統計,患者發病到確診為雙相障礙的平均時間為10年,37%的雙相障礙會被誤診為抑郁癥。
據劉鐵榜介紹,雙相障礙的患者若被誤診為抑郁,單一使用抑郁藥,反而會加重病情,循環加快,情緒波動性會更加明顯,病情會更加難以控制。“要鑒別雙相障礙和單相抑郁十分困難,但也有線索尋”,劉講述了四點線索:,發病年齡越小越可能是雙相障礙;第二,家族中是否有患者;第三,病人在發病前是否處于一種情感旺盛的狀態,充滿激情,不知疲倦;第四,病人服用抗抑郁藥后是否轉為躁狂。
雙相障礙成就藝術?
雙相情感障礙,又有一說是雙相的人生,對生活更加深刻極端的兩極感受,貝多芬、梵高等都被推測為雙相患者,除卻病痛的折磨的無奈,情緒的雙極性是不是也給患者帶來藝術靈感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馬燕桃認為,雙相障礙是一種情緒病,情緒病是好是壞,它是給人以資源還是挑戰,是讓人獲得的多還是失去的多,其實很難下斷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