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答:抑郁癥患者的大腦結構和功能方面會發生改變。
隨著近20年腦成像技術臨床的廣泛應用,如今醫生和科學家已經可以用核磁共振機器檢測到一個人的內在大腦活動及其大腦結構。而隨著近10年大腦成像數據的積累,精神病學家也有了更多可靠的方式來對精神病相關的大腦異常活動來進行解讀。
通過科學的驗證,我們可以知道,當一個人集中精力時,大腦的前額葉活躍程度會提高,這時在核磁共振圖像上我們可以看到,前額葉明顯比其它區域更亮。而當一個人感到害怕、恐懼時,大腦深處的杏仁核會變得活躍,這時在核磁共振圖像上,我們可以看到其杏仁核區域特別閃亮。
抑郁癥病人大腦的海馬體體積比沒有抑郁癥的人明顯更小。
海馬體是我們大腦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它負責著記憶、認知區域以及一些情緒功能。而它的萎縮也代表著人類大腦記憶力的衰退、認知的下降以及情緒的抑郁。
一旦抑郁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抑郁的狀態持續過久,大腦海馬體的體積就會變得越來越小,反之若得到及時治療,海馬體的體積則會有所恢復。
功能磁共振的研究還發現了抑郁癥相關的大腦網絡活動異常。
大腦網絡是什么呢?
據科學家研究成果顯示,大腦在執行任務時,是需要通過腦部各個不同區域的配合,才可以順利完成。而這些腦部區域會以網絡的形式協同合作,比如當你專注寫作業時,大腦前部的網絡則會開啟“專注”功能,使你保持專心;而在你冥想發呆時,大腦前部、中部及兩側區域的腦功能會被激活,這些區域構成的網絡被稱為默認網絡,涉及到的功能則是自我反省、自言自語、自我幻想等。
那么和抑郁癥相關的異常大腦網絡包括了哪些呢?
研究發現,負責情緒調節、反芻性思維、興趣缺失有關的獎賞回路,以及自我意識相關的大腦網絡,在抑郁癥病人的大腦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異常,對應到具體的位置,就是抑郁癥患者大腦的杏仁核活躍程度和連接程度會增強,而腦島和背側前額葉的活躍程度會降低。
不過這些腦成像研究當中觀察到的變化只是數量龐大的病人群體的平均趨勢,如果具體到每一個患病的個人,病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其實非常大,甚至可能和平均的趨勢毫無關系。
抑郁癥患者的大腦功能也和正常人不同
復旦大學對 1000 多人的大腦做了核磁共振掃描檢查,發現抑郁癥影響大腦前部的眶額葉皮層,這個區域負責感知獎賞的缺失。因為眶額葉皮層的活動出了問題,所以當抑郁癥患者沒有得到他們期待的獎賞的時候,他們會比一般人更覺得失望。
眶額葉皮層也和大腦中負責自我感受的區域相連,因此,當抑郁癥的人沒有得到外界獎賞反饋的時候,比如沒有人夸自己、沒有人請求自己的幫助或者努力之后沒有取得期待的成績,這些人就會感受到強烈的個人價值損失和低自尊。
為什么抑郁癥病人常常覺得自己反應變慢了呢?
這可能和他們大腦的結構變化有關。磁共振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的大腦結構和一般人不同。英國愛丁堡大學掃描了 3000 多人的大腦白質纖維,結果發現抑郁癥患者大腦白質的整合性低于一般人。
大腦白質就是大腦神經元彼此之間相連的神經纖維的集合,是大腦神經細胞之間傳遞信號的“高速公路”,抑郁癥患者的大腦白質整合性降低,也就意味著他們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變低,速度變慢了。
每個抑郁的人,心靈都處在亞健康狀態,向上是健康,向下是深淵。一個能吞噬任何脾性人的深淵,也如同感冒一樣,距離每一個普通人并不遙遠,即便是失戀這樣的小事,連續兩周處于抑郁的狀態,便達到了短期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標準,預防和治療永遠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