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大多數抑郁癥患者只要得到及時、有效和系統的藥物治療,一般都能治愈。
然而,在藥物治療期間,也有些患者用藥上存在誤區,以致抑郁癥復發,須引起注意。
那么,抑郁癥用藥究竟都有哪些誤區呢?下面西安康寧心理醫院醫生帶大家去了解一下。
抑郁癥用藥四大誤區:
誤區一:用藥前兩周,比吃藥前更難受
相當一部分人吃完藥之后,早期無效,一般兩周左右才會起效,前兩周不光不會起效,甚至還會有比較多的副反應,甚至會比吃藥前更難受。
比如說更焦慮更煩躁,甚至會導致失眠,或者加重失眠,所以很多人在吃藥的一周后就不吃了,甚至于不看病了,覺得這不行,吃完藥更難受,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可能早期會有時不良反應,隨著時間延長1-2周,不良反應會減輕消失,而且兩周之后不光不難受,療效還會表現出來。
誤區二:癥狀減輕了,就可以停藥了
醫生開一個月的藥,很多人吃完兩周左右起效了,第3周、第4周就越來越好了,他就覺得這病應該就好了,所以就停藥了,這叫自行停藥。
其實這時候幾乎絕大部分的患者的癥狀都會反復,因為他根本沒好。剛剛在好轉的過程當中,這時候絕不能停藥。
誤區三:總吃藥對身體不好
有的人被告知需要吃兩年左右的藥,但家屬認為老吃藥對身體不好,是藥三分毒,都已經康復了,干嘛還要吃藥。
這時候身邊的人不讓他吃藥,他就停藥了,但是未來5年內的復發風險會高達80%以上。
誤區四:減藥量,自己看著辦
減藥量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要看病情變化的過程,這些細節都要特別注意。
絕對不可以自己擅自增減藥物,一定要去看醫生,在經過醫生的評估之后再去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