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抑郁癥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以連續且長期的心情低落為主要的臨床特征,是現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類型。
臨床可見,心情低落和現實過得不開心,情緒長時間地低落消沉,從一開始的悶悶不樂到最后的悲痛欲絕,自卑、痛苦、悲觀、厭世,感覺活著每一天都是在絕望地折磨自己,消極,逃避,最后甚至更有自殺傾向和行為。患者患有軀體化癥狀。胸悶,氣短。
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動。有明顯的焦慮感。更嚴重者會出現幻聽、被害妄想癥、多重人格等精神分裂癥狀。抑郁癥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數年,大多數病例有復發的傾向。
一、抑郁癥很普遍
它很普遍,很不“小眾”,很難被察覺,抑郁癥是一種全球常見病,估計有3.8%的全球人口受此影響,其中5.0%的成年人和5.7%的60歲以上成年人患有抑郁癥。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癥。據流行病學調查, 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
二、抑郁癥常侵襲優秀的人
美國著名抑郁癥問題醫生史培勒說:“這種病(指抑郁癥)往往襲擊那些最有抱負、最有創意、工作最認真的人。”歷史名人比如牛頓、達爾文、林肯、丘吉爾等都患過抑郁癥。
人非草木,誰能沒點情緒呢。但抑郁癥患者常有痛苦的內心體驗,是“世界上最消極最悲傷的人”,自殺率高達12%-14%,所以稱為“第一心理殺手”。抑郁癥不是你能輕易擺脫的一時不快樂,它是一種疾病,它影響整個身體,包括軀體健康,心境和思維。
三、抑郁癥典型的癥狀表現
抑郁癥是心情明顯而持久的改變,有人稱它為中毒狀態。外于這種狀態下的人會有以下三種核心癥狀:
顯著持久的情緒低落,持續至少2周,典型病例有晨重夜輕節律改變的特點;
興趣減退,即使從事平日感興趣的活動也缺乏愉快感;
精力缺乏或疲勞感明顯。
抑郁發作的附加癥狀也有7條:
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評價和自信降低;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認為前途暗淡悲觀;自傷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睡眠障礙;食欲下降。
抑郁癥不是一次性疾病。約1/3的病人一生中只患一次抑郁癥,但是,其余的病人在首次發病后的2-5年間會有第2次、第3次抑郁癥發作。在老年人中,抑郁癥的復發頻率更高,持續時間也會更長。抑郁癥的最危險后果是自殺。
四、哪些人容易患抑郁癥呢?
1) 從性別來看,大量臨床數據表明:女性抑郁癥的患病率顯著高于男性。
2) 從年齡層面看:抑郁癥的好發年齡為26-30歲和51-55歲。
3) 從出生季節來看:1-3月份出生者易發生抑郁癥,其可能原因為:11-3月份出生者,氣候寒冷,病毒感染機會較多,早產較多。乳兒營養易受影響。
4) 社會地位:抑郁發作在底層社會較多。
5) 婚姻:抑郁癥患病率以分居、離婚者為最高,已婚和未婚者皆較低。
6) 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可對抑郁癥的發病起“扳機作用”。生活事件與老年抑郁的發病關系更大。
7) 學歷:抑郁癥與文化程度的關系較精神分裂癥為高,但可能與社會地位有關。
8) 地區:城市中的抑郁癥患病率高于農村。也有人認為城市、農村在發病后癥狀表現不同,對是否易于發現也有關。有以上易患因素的人更應該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自己的心態平衡,以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