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心因性理論,是一種關于自閉癥成因的錯誤說法。
傳統的自閉癥理論認為,這類障礙通常發生在文化層次較高的中產階級白人家庭。我不是白人,在他們看來也沒有接受過什么好的教育,因此我的孩子不可能患自閉癥。于是孩子被貼上了“情感混亂”的標簽。家長承認了自己的孩子有殘疾,醫生們會說:“不,你不能這樣認為”,你不可能是一位“冰箱母親”。
后來發現,這種心因性理論將父母當成自閉癥的罪魁禍首,是自閉癥認識史上最悲哀的一頁。可以想象,“父母成因說”成為自閉癥領域的核心問題,一些所謂醫生沒有進行審慎檢驗就開始進行推廣這一說法,父母的痛苦、失望和自責可想而知。盡管該理論在20世紀40-60年代間極為流行,但未能得到實證檢驗的支持。現在,幾乎已沒有人再秉持這種“理論”了。
貝特海姆理論的基本假設是:自閉癥孩子的退縮回避行為,被認為是對母親代表的威脅和敵意所做出的反應。在此觀點影響下,一些自閉癥癥狀被當作兒童對敵意現實的反應。隨著兒童退縮行為的增加,其所有的本能力量都用于防御外界環境的影響。由于經歷某種環境很痛苦,孩子通過拒絕與環境互動的方式,使環境處于意識之外。自閉癥患者對于這種逃避,表現為自我刺激、回復性語言以及刻板行為。所有這些行為表現,都可以看作是為了保持精神環境的內在平衡。
然而,這是一種關于自閉癥成因的錯誤說法。“父母成因論”如果還有“積極影響”,那就是激勵著父母們組織形成強大力量反對該理論。自閉癥男孩的父親伯納德·瑞姆蘭德(BernardRimland)博士于1965年創辦了自閉癥兒童協會(現名美國自閉癥協會),由自閉癥兒童父母和相關醫生組成,致力于傳播自閉癥知識、支持自閉癥病因研究、開發有效治療方法,為自閉癥教育和研究尋求資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