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關于自閉癥診斷標準存在哪些歷史爭議呢?
今天,自閉癥已被認定包含多種亞障礙類型,但卻依然沒有研究清楚它的起源或患病過程。但早期的學術界卻不這么認為。
自閉癥最早的診斷系統包括肯納提出的六種典型癥狀特征:1、孤獨自閉;2、語言異常;3、對維持同一性的強迫性要求;4、良好的認知潛能;5、正常的生理發展;6、父母為高智商、冷漠、且有強迫特征。
事實證明,肯納的描述存在一定問題,因為他沒有提出清晰、客觀、可用于自閉癥診斷的標準。實際上,當兒童的社會退縮達到病態時(或者像肯納描述的“孤獨自閉”),人們常常采用主觀的臨床判斷。認為父母具有強迫特征和冷漠態度同樣是一種主觀判斷,因為父母也沒有接受過足以認定性格特征的標準化測驗。診斷準確性的缺乏常導致人們對諸如“某兒童是否達到臨床診斷標準”這類問題產生爭論。
而造成自閉癥診斷不準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診斷仍停留在現象層面,即診斷以對個體行為特征的觀察為基礎,而不是根據更為確定的生物學標記來進行評估。由于自閉癥的異質表現,很容易發現不一致的潛在可能。相比之下,唐氏綜合征兒童的診斷就比較準確,因為對基因進行分析即可發現第21號染色體有3條。因此這一診斷是準確的。盡管存在一些變異,但唐氏綜合征的表現范圍相對較窄。
然而,我們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自閉癥的生物學標志,而且表現形式非常廣泛。我們現在所界定的自閉癥,很有可能實際上是一個由幾個尚未明確定義的子癥候群組成的診斷范疇。這些子癥候群表現出同一特征,但每個子癥候群都可能是不同基因交互導致的,每個子癥候群都能被追蹤到一系列相互分離的生物學標志。
以上就是關于自閉癥診斷標準的歷史爭議,由西安康寧心理醫院為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