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其定義為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即個體在公開表演場合和社交場合下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會出丑和行為窘迫。
但是,不一定對社交感到焦慮就會被判定為社交恐懼癥,根據焦慮的嚴重程度可以把它分為社交焦慮和社交恐懼癥。舉幾個例子:
①當我們第一次和喜歡的人出門約會時,可能會臉紅、拘謹、手足無措。——這是社交焦慮
②約會過程中總是處于焦慮狀態,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別人審視,緊張到出現顫抖、出汗、心悸、呼吸困難、腹痛等嚴重的身體反應。——這是社交恐懼癥
輕度的社交焦慮有助于我們釋放壓力、調節心理狀態,更好地進行社會交往,但是如果發展為社交恐懼癥,嚴重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等,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1.社交恐懼癥的原因
可能會有小伙伴要問了,那導致社交恐懼癥的原因是什么?在此之前,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有遺傳、性格、生活經歷和家庭教育等。
☉遺傳因素: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社交恐懼癥患者子女患社交恐懼癥的概率是非社交恐懼癥患者子女的3.91倍。也就是說如果你有社交恐懼,也可以看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或許會找到答案。
☉性格因素:內向敏感、易緊張、愛自我批評和否定、完美主義的人可能更容易患有社交恐懼癥。這類人尤其是害怕出現在社交場合,暴露在很多人面前時,會特別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好,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可,從而引發自己的焦慮和恐懼。
圖片
☉生活經歷:如果童年時期曾經有過被情感虐待、情感忽視的經歷,而這些情緒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那么患社交恐懼癥的概率就會更高。
☉家庭教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擺脫原生家庭里的那個自己”,就社交恐懼癥來說,與父母的相處模式、關系親密度、家庭情感表達等可能會影響我們對社交關系的態度。
2.醫生建議
對于社交恐懼癥,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通過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減輕痛苦程度。而對于輕微的社交焦慮,這里可以給大家一些小建議:
☉將注意力集中在別人身上,不是自己身上:在社交場合過度焦慮,可能是因為我們太過專注于自身,那么此時解決這種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注意力向其他人身上轉移。比如試著用眼睛看著某個人,全神貫注地傾聽他說的話,并給他積極的回應。
圖片
☉提前做好準備:如果要演講或者表演,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讓自己將要進行的展示熟記于心;如果要參加聚會,提前準備好參與聊天的話題,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減輕焦慮感。
☉要對自己有信心:試著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培養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自信心,可以經常用一些積極正能量的話來激勵自己,比如:我真的很棒,我表現得比一般人都好,我特別有信心等。
最后希望每一位社交恐懼癥患者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生活狀態。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