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兒童患上神經官能癥很多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如父母對孩子過于的嚴厲,或是受到了恐嚇等,還有和家庭的遺傳、疾病有關系,但是要認識兒童首先是需要了解兒童神經官能癥常見的表現。下面我們來看看西安康寧心理醫院醫生的分析。
小孩神經官能癥最常見的表現:
1、精神性嘔吐。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如強迫進食,進食時受到責罵、恐嚇等以致情緒過分緊張,都可引起精神性嘔吐。有的則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加上父母不恰當的言語暗示而形成習慣性嘔吐。一旦形成習慣以后,任何緊張、不愉快的情緒均可引起同樣的反應。因此,當患兒出現嘔吐時,家長不要緊張,因為緊張的情緒往往對患兒來講是一種暗示,而家長的泰然處之態度將有助于患兒嘔吐的自動緩解。
2、習慣性抽搐。由于某些緊張情緒或者不愉快而引起的局部肌肉抽搐并固定下來的一種習慣,比如歪嘴、眨眼、皺眉、搖頭、聳肩或發出咯咯的聲音,且速度快,重復進行。在受到其他人訓斥或嘲笑時由于情緒緊張,這種抽搐現象會更頻繁、更明顯。做家長的往往以為是孩子在做鬼臉或做怪動作而大加訓斥,斥責的后果是家長訓得越兇,癥狀就越嚴重。因此,家長或老師發現這一癥狀時,不應訓斥孩子,而應用游戲或其它方式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必要時可一點鎮靜劑。
3、言語障礙。兒童思維貧乏,詞匯量少,學講話時猶豫不決或者輕度頓挫,都屬于正常現象。如果父母或保育員要求過急而進行斥責以致兒童說話時情緒緊張,便會發生口吃。兒童好奇心強,模仿別人口吃,久之也會發生口吃。口吃矯正越早,效果越好。可以選逐字逐句緩慢地說,也可朗讀課文。如講方言口吃,可以用普通話講。口吃者常有自卑、羞怯、孤僻表現,所以周圍人不應取笑,應對其加倍關心。
4、厭食。大多都是因為小孩瘦弱或有某些疾病,家長用強制性的喂食方法而造成的。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都是掌上明珠,家長唯恐小孩營養不夠,于是,飯前巧克力、蛋糕不斷,使小孩并無饑餓感,因而不思飲食,出現了厭食。治療的方法除了少吃零食外,必要時可停餐一頓。
5、夢魘、夢游、夜驚。患兒常做惡夢,從睡眠中醒來,兩眼睜開或微閉,面無表情,步態不穩呈醉酒狀態,在室內外走動,問之不答。夜驚則是指患兒從睡眠中突然驚起、兩眼凝視、表情緊張、激動不寧、大聲喊叫或啼哭不止。產生這些癥狀的原因是白天受到恐嚇或興奮過度。
如果兒童出現類似以上癥狀,家長們就要引起注意的,及時到正規醫院確診,并進行相關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