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心理醫院西安哪家好,西安康寧心理醫院好嗎?
焦慮一詞有時用來形容人在面臨挑戰之前和之中,體驗到的暫時性神經緊張或恐懼,比如工作面試或者醫學檢查等。那你有關注過在焦慮出現時,你身上的變化嗎?當情緒出現的時候,其實我們都會有思維(認知)、情緒、行為和生理四個方面的感受,了解我們的這些變化有助于我們對情緒進行處理。
那么在焦慮的狀態下,這幾個部分是什么樣的呢?
焦慮的思維(認知)癥狀包括覺得危險或糟糕的事情就要發生,覺得難以應付目前的狀況以及其它各種各樣的擔心。并且這些焦慮的思維,不僅僅是以語言描述的形式存在,更多是以圖像的形式出現在腦海里。在焦慮狀態下我們往往會高估危險的程度、低估自己應對危險的能力以及可獲得的幫助,出現災難化的思維。焦慮的狀態下我們會出現一些生理癥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口干、出汗、肌肉緊張、戰栗、眩暈、嘔吐或腸胃問題、一陣陣發熱或發冷、尿頻尿急、坐立不安、吞咽困難等。
焦慮狀態下我們的情緒往往會是恐懼、緊張、神經緊繃、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的狀態下,行為上會去回避引發焦慮的情景、逃離感到焦慮的當下情景,或是總想保持完美,試圖控制一切;通過不斷做事來維持安全感,即要么回避要么采取安全行為(安全行為:安全行為是指在面臨焦慮情景時,我們做出的那些可以降低危機感或避免傷害的行為。)這也是大多數人自動化的應對焦慮情緒的策略。
看起來好像安全行為和回避行為都可以幫助我們減緩焦慮,確實也是這樣,在短暫的范圍內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焦慮的感受,但是從長遠來看,卻在之后讓我們長期掙扎在焦慮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有時候我們體驗到的焦慮并不是來自于真實的危險。比如說,觀看一部有關搶劫的電影或者要發表演講,其實我們沒有在這樣的場景當中,但是我們還是感受到了焦慮 因此在面對焦慮的時候最好的就是進行直面它,或許沒有那么糟糕。但是我們也會發現,要去直面它是可怕的,所以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去建立階段式的目標,把大的目標分解成小的,這樣會讓我們覺得做起來沒有那么的困難,并且容易讓自己有成就感和價值感,讓我們更有勇氣面對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