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在綜藝節目《極限挑戰》中,張藝興曾經明確表現出自己對尖嘴動物的恐懼,有些人說他裝,但深諳心理學之道的小康其實深有體會,因為小康自己也很怕尖嘴動物。小時候曾經被一只大公雞追著跑,那之后對雞就產生了心理陰影,即使現在一只雞完全奈何不了我,但我對它們的恐懼依然沒有消失。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有個專業名詞來概括,叫做“恐懼癥”。
一、什么是恐懼癥
所謂恐懼癥,指的是人對某種特定的對象或者情景產生強烈的、不必要的恐懼情緒,會主動回避遠離以消除自己的不安。要判斷自己是不是有恐怖癥,有這么幾個標準:
首先,一定是對某種特定對象有強烈的恐懼的,并且竭盡全力回避這個對象,明知道這種恐懼是沒必要的,但是無法控制自己。另外,有自知力,知道自己為什么恐懼,并且要求治療。此外,這種情況已經妨礙了工作和學習,妨礙了正常的生活。最后,這種現象至少持續了三個月以上。
二、恐懼癥有哪些類型?
恐懼癥可以分成三大類,分別是社交恐懼、特定恐懼和場所恐懼。
社交恐懼,我們平時經常聽到說某人有社交恐懼癥,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這個人對社交有著強烈的恐懼,無法正常和人交往,具體的表現是赤面恐懼和對視恐懼。所謂赤面恐懼,就是一見人就面紅耳赤,而對視恐懼,則是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
第二類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特定恐懼,張藝興怕尖嘴動物、鹿晗恐飛其實都算是特定恐懼,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對某種對象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并且會有明顯回避行為。
第三類叫做場所恐懼,是指對某種特定的場所感到恐懼,例如幽閉恐懼癥,就是獨自處于密閉空間所感到的強烈的恐懼。
三、為什么會產生恐懼癥
人有太多恐懼的東西,我們甚至會對此產生難受的生理反應,例如四肢發軟,頭皮發麻,甚至克制不住地尖叫、暈眩。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們有各種各樣奇怪的恐懼癥?
01:家族遺傳
有研究發現,很多特殊恐懼癥,一級親屬中患同病的風險約為正常人的3~5倍。相當于如果你有尖銳恐懼癥,那么你以后的小孩有同類恐懼癥的可能性就會變高。
02:關聯與回避
如果你仔細回想,會生出一個疑惑,為什么我小時候不怕尖銳的東西,可長大了卻害怕了呢?道理很簡單,小時候和長大后的意識不在一個量級,你的大腦保留了太多記憶,其中包括了自己的恐懼,或是別人耳濡目染的恐懼,繼而在心理方面產生固化印象,導致在見到特定的事物時,會產生特定的生理反應。
例如,有尖銳恐懼癥的人,小時候大概率被尖銳的東西傷害到過,或者目睹身邊有人被傷害過,甚至是因為身邊有人經常渲染類似的恐怖,導致長大后的自己看到尖銳的物品,就會關聯到那種恐懼感,從而產生回避。
說完了各種奇怪恐懼癥產生的原因,那有沒有什么可以解決的好辦法呢?
如果你的恐懼癥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了,小康建議大家去看專業的心理醫生,這樣可以有一種系統性的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