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今年6月,小原通過朋友圈了解到西安康寧心理醫院,預約掛號后,醫生針對小原的病情,安排了三次心理咨詢和少量藥物,并叮囑半個月后到院復查。在這里,小原看到了康復的希望。
原來,小原的強迫行為在去年年初就出現了,她的癥狀屬于強迫思維引發的反復確認。小原會對很多事情放心不下,要做好幾次才放心。
上班時,小原仿佛總是坐不住、靜不下心,手里的工作總是要反復確認,有時明明做完了一個表格,卻會忍不住關掉重新做一遍。
下班回家后,小原換掉衣服就會反復去數有幾件,洗衣服時也要反復確認數量。
走在路上,小原也會忍不住回頭看,反復看,想要確認自己是不是掉了東西、落了手機。
就連在家與老公說話,同一件事小原也要反復確認,總會問上三四次:你聽見我說話了嗎?你聽見了嗎?你聽到了嗎……問得多了,老公也不厭其煩,兩人的爭吵就這樣發生了。
小原就這樣深受強迫癥困擾,強迫與焦慮整日混雜在她的腦海中,令她痛苦萬分,無奈且絕望。
同時,因為在工作中表現優異,小原被委以重任。如此一來,小原的心理壓力更大了,狀態也越來越差。
小原郁悶極了,為什么自己會患強迫癥?又該拿TA怎么辦?
今天帶大家了解強迫癥及強迫癥的應對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1、強迫癥是什么?
強迫癥是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行為等強迫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患者深知這些觀念、行為不合理、不必要,但無法控制或擺脫而焦慮痛苦。
強迫癥的病程一般是慢性進展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情緒、強迫沖動等,一般需要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病情多遷延,較難治愈。
2、強迫癥的病因
遺傳因素
強迫癥同遺傳關系密切,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強迫癥患者一級親屬具有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
神經生物學基礎
強迫癥有特定的神經解剖學基礎。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環路是強迫癥發生的神經解剖學結構基礎,其病變引起了丘腦水平的門控功能缺陷,從面導致了即額皮質和前扣帶回的高度激活,表現出強迫性思維和繼發性焦慮。強迫癥的發生與腦內5-HT功能異常的聯系也較為密切。
心理社會因素
社會心理因素影響著強迫癥癥狀的產生和維持,主要包括心理素質因素、負性情緒、生活事件及家庭因素等。
約2/3的強迫癥患者病前即有強迫性人格,通常表現為做事要求完美無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規;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難以通融,固執而靈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為人處事唯恐發生疏忽或差錯,經常檢查或反思自己的行動是否正確;拘泥細節,甚至生活瑣事也要“程序化”。
負性情緒與生活事件包括工作、生活環境的變遷,人際關系不佳,責任加重,家庭不和、親人喪失和突然的驚嚇等。
3、強迫癥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法。對于精神疾病患者來說,一定的藥物治療也是需要的,一般是抑制劑和緩解焦慮情緒的藥物。
但是精神類疾病相關的藥物不可以自行購買,如果有強迫癥相關癥狀的話,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治療,咨詢專業醫生。
2.心理輔導治療法。相對于藥物治療,這個治療是對身體沒有什么傷害的。這個治療法的操作是通過和患者進行面對面進行交流,是類似于日常聊天的方法,一步一步去改變他的認知理念。也可以選擇令患者舒適的場合進行。
3.家庭治療法。對于強迫癥患者來說,家人的支持也是很需要的。家人需要給患者營造一個良好溫暖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氛圍,讓患者感到溫暖和溫馨。
4.自行治療法。對于那些癥狀不是太嚴重的患者來說,可以通過多出去看看風景,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多借鑒道家的順應自然的思維。
4、在西安康寧心理醫院治療一個月后,小原的心態放松了很多。她開始在醫生的叮囑下,慢慢改變自己,努力踐行“為所當為”,從中獲益良多。
雖然小原知道,癥狀隨時可能出現,還會影響自己,但她不再將注意力聚焦于癥狀,不再糾結于病情“到底好沒好”、“何時能好”,而是切實做到“為所當為”,把眼下的每一件事做到、做好。
如今,小原的狀態逐步好轉起來。她生活充實而規律,除了打拼事業,她還有精力孝順父母,養育女兒,與老公和睦相處。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啦,不知道你和小原有沒有相同的感受呢?也歡迎大家在后臺留言向我傾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