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我們都知道:焦慮癥的類型很多。有急性焦慮、已經廣泛性焦慮等等。一般來說,急性焦慮發作又稱為驚恐發作,是一種突然出現、不可預測的焦慮體驗,表現為心慌、氣短、出汗、眩暈等,常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令人痛苦的是,這些癥狀會在幾分鐘內集中爆發。什么是急性焦慮?如何治療?
伴隨著強烈的軀體不適感(如心臟不舒服、胸悶、出不上氣、感覺要窒息等),常發作過后,擔心再次發生或者真的死去,常常保持高度警覺的狀態,稱為“預期性焦慮”,并且時刻搜索發作的前兆,回避特定場合,終日惴惴不安。
驚恐發作通常有三種治療方法,分別是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藥物和心理的聯合治療。大多數初次就診的患者,常會采用起效快的一線抗抑郁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安全有效,無依賴和明顯戒斷癥狀。同時常聯合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緩解焦慮情緒、鎮靜、安神、助眠,β受體阻滯劑緩解心慌不適等。
因主觀痛苦高,心理治療也是患者常求助的方法之一。從病理心理學角度來講,驚恐障礙是對某種軀體感覺(驚恐發作)的習得性害怕。我們以“過度換氣(即氣短)”為例,當短暫性的身體不舒服,如缺氧、眩暈、胸悶、心跳加快等出現時,大多數患者意識不到這是驚恐發作,誤認為是身體健康出問題了,如心臟病、中風之類,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如心跳、呼吸等不需要控制的神經活動)過度關注,并對這些活動賦予了一些災難性、威脅性的意義--如感到心跳不太正常,以為自己要得心臟病死了等。患者將這些軀體不適整合到預期焦慮中,產生對類似感受的害怕情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焦慮是逐漸疊加的,如果降低對軀體不適的敏感度,幫助患者理性看到“過度換氣”的后果,在耐受焦慮的過程中去感受情緒而非逃避,焦慮情緒才慢慢降下來。
西安康寧心理醫院醫生提示:急性焦慮發作后,主要是減輕急性期癥狀、控制發作頻率,其次是消除伴隨的預期焦慮,以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預防復發。因此,當患者急性發作時,一定要及時與主治醫生取得聯絡,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